“专注、极致、口碑、快”,这是雷军总结“互联网思维”的七字诀。在它的武装下,小米在过去三年里坐上了火箭。2015年,小米营收预计在1,200亿元到1,400亿元。如果以此增速持续下去,最快在明后两年就可以叩开《财富》世界500强的大门。雷军说:“我的目标是让小米在5~10年的时间里,成长为一家世界级的伟大公司。”在去年11月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,他表达了小米赶超苹果的愿景,而同时与会的苹果高级副总裁布鲁斯·塞维尔则给出了“说来容易做来难”的评价,雷军则看了一眼马云,半开玩笑地回应道:“梦想还是要有的,万一实现了呢?”作为小米的领航者,雷军收获小米崛起的喜悦,同时也承受着质疑和敌意,对于高增长所累积的种种问题,他一直保持着警惕。
和所有公司一样,高速增长带来了对人才的渴求。继前谷歌全球副总裁“虎哥”雨果·巴拉(Hugo Barra)之后,前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在2014年加入小米,雷军给他10亿美元做内容,昭示了小米的兵强马壮。小米高速增长带来的可观回报,增加了对员工的吸引力,小米也给出了白纸黑字的股权激励机制。但是,雷军说他远不能“高枕无忧”,“人来了,要工作的开心,留得住。所以要提供给员工空间和舞台,让每个人都能快乐的工作,不然会很痛苦。”
急行军也对管理升级提出了挑战。雷军推崇的是身先士卒的管理方式,需要保持扁平化的管理,目前小米仍然保持着“创始人—团队领导—员工”的三层组织架构。雷军一直弱化KPI考核,要靠员工自身的“积极性和能动性”。“就像今年一亿的目标,是一个天文数字。目标高,迫使我们努力。相比数字这样的硬指标,提高用户体验的软性指标更难达到,更需要坚持。”雷军一直在扮演着“首席产品经理”的角色,“包里装着产品,没事拿出来用用,看好不好,有什么问题直接向研发部门反馈。”在深入一线的同时,雷军也大胆放权,“我们几位创始人价值观一致,互相背靠背信任,各管一块,推进速度特别快。”在目前的公司规模上,雷军意识到流程管控的必要性,“游击队效率高,但是风险很大。大公司管理严谨,但是效率降低。管什么不管什么,需要艺术。”
由于小米产品销量的增长、产品类别的扩大,维护口碑的任务益发艰巨,这首先体现在对“饥渴营销”的声讨上。米粉节、双十一的现货供应,让缺货带来的不满更为加剧。雷军说:“绝大多数的产品目前在官网上都能买到现货,而个别旺销产品的缺货,不是什么营销手段,说白了就是供不应求。所有的品牌都是这样,谁也避免不了。”他把手机销售比喻成“卖海鲜”,需要保证“新鲜”,不然囤在库里就坏掉了,谁也不会去买一个淘汰的机型。在手机厂商当中,除了苹果,没有公司敢先把手机生产好了,然后囤在那里卖。而一台手机需要1,000多个零部件,生产需要周期,要掌握好节奏。雷军确信,“随着小米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和议价能力不断增强,缺货会逐渐得到改善。”
供不应求的另一个副产品是“黄牛党”。随着黄牛党的各种创富故事的逐一曝光,助长了很多消费者对小米的恶意揣测。“很多人说和黄牛勾结,自己不卖,交给黄牛卖。这是对我们巨大的误解。”雷军表示,现在小米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反黄牛措施,对黄牛的打击非常坚决。
而对小米品牌伤害最大的,便是假冒伪劣。其中最泛滥的是小米移动电源。雷军介绍说,除了小米官网和天猫旗舰店之外,其他地方售出的绝大多数小米产品都是假货。小米移动电源是销售的非常火热的产品,推出后销售了2,000多万部。而据不完全统计,假冒产品的销量已经超过4,000多万部。2014年,假小米移动电源爆炸自燃的消息不胫而走。提及这些报道带来的负面影响,雷军斥责假冒伪劣产品为“巨大的社会毒瘤”,呼吁主管部门加强市场管理,“毕竟,企业能做和该做的是有限的。”
与此同时,低价模式也引发了竞争对手的声讨。比如双十一小米的销售业绩,和降价促销的“大招”密切相关,其中红米手机降价100元,从699元降到了599元。“价格战”、“阴谋论”的评论四起,雷军坦言:“红米降价目的是为了推动4G手机的普及。对于一个平价智能机来说,本身的利润就很薄,这个15%的降幅是非常大的。”面对竞争,雷军说小米“一向用开放的心态”,“目前国内手机市场有20~30家的品牌商,远超于欧美成熟市场的数量,必然面临洗牌”。而搅动这一全球最大市场的“鲶鱼”,正是小米。在雷军看来,通过商业模式创新降低成本,让智能手机更普及,消费者得到实惠,其最终结果也是在推动行业的进步。“你看,现在用国产品牌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了。”雷军说。
现在,小米正在大规模的“繁殖”,这是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计划,用三到五年时间,复制100家小米,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,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市场营销学教授王高认为:“这是小米核心产品达到规模经济后,充分利用其已经获得的用户基础,继续‘范围经济’的自然过程。”小米现在只生产三组产品:手机和平板,电视和小米盒子,以及路由器。其他的产品交给小米投资的创业公司来生产,只有达到了小米的品质要求,才会用小米的品牌对其进行“信任背书”。比如小米移动电源的生产商是江苏紫米科技,雷军要求他们做出全球第一的充电宝,用最好的材料,保证品质。这款69元的充电宝每周都要预约抢购,一个月接近300万只。另外,一些小米认可的好产品,可以在小米官网上“代卖”。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,小米已经投了23家公司,保障这些公司复制小米的品牌基因,提供高标准的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