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
拿财报说话 聚美优品到底有没有造假?

字号+ 作者:建站教程网 来源:建站教程网 2014-12-17 10:24 我要评论( )

12月9日,一美国事务所说,正调查聚美是否发布虚假、误导性信息,包括当前业务、业务前景、供应商数据行为。4天后,又一帮律师发声明,说要代表股票投资者起诉聚

半年前还是中概股娇子,现在却遭万人围攻,聚美啊优品,它有没有反思过,自己做错了什么?

1

12月9日,一美国事务所说,正调查聚美是否发布虚假、误导性信息,包括当前业务、业务前景、供应商数据行为。4天后,又一帮律师发声明,说要代表股票投资者起诉聚美,观点浓缩成3句话:

■聚美优品改变其营收模式,即从市场服务转型为商品销售;

■这一转型对聚美优品此前的成功财务业绩构成巨大风险;

■而且,聚美优品并未像其承诺的那样扩大市场服务。

现在数数,起诉聚美的律师事务所有5家了,其中有一家国内公司参与——郝俊波事务所。

郝俊波告诉黑马哥,现在起诉的理由还太笼统,律师获得的信息并不比投资者多。怀疑的依据是聚美最近的第三季度财报,总净营收为1.577亿美元,比去年同期的1.233亿美元增长28.0%。业绩比预期太差,引起多家事务所怀疑。

但他也表示,这说明不了什么。美国跟中国不同,即便没有充足的证据,只要是合理怀疑,都可以立案,也许聚美并没财务造假。

现在还是寻找原告阶段,接下来才是搜集证据。郝俊波称自己可能会向被告索要证据,比如会议记录、与高管谈话等。

近期业绩太差 应当合理怀疑

先把律师起诉的焦点用白话翻译一下:聚美,你为毛要转型做自营?做自营后,就维持不了之前招股书里的业绩,你这不是骗人吗?况且你当时也没说自己要做自营啊?

从这一点看,聚美是有错的,在招股书中,他是坚定要走开放路线的。

好,来看看聚美当时是怎么描述的。

2

此前的优势描述中,他说聚美已成为国内第一大化妆品电商,为此第一项策略就是不断扩张商品品类。这给投资者无限想象空间,扩张品类的大多做法是走开放平台路线。

3

继续往下看,这就是重点了。聚美说,要继续扩大与第三方商家数量。到这儿基本能理解律师说的,你为毛没告诉我你要做自营?这里明明说是要扩大嘛。

在业务介绍中,黑马哥还找到这样一句话。截至去年9月30日,我们已拥有1400家供应商和第三方商家,又给投资者无限想象。

他说,如果聚美不扩大与第三方商家数量,公司增长的业务、规模增长会受到影响。言外之意,就是要狠狠发力开放业务了。同时,他又时不时透露出对开放业务的担心。这让投资人非常恼火。

在风险因素里,他说随着第三方商家数量增多,很难确保它们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用户,如果它们卖次品、卖假货或是非授权商品,公司可能面临索赔。

针对第三方商家,后面还有几个专门描述的。

这是说,要是第三方商家卖非授权商品怎么办?

这是说,要是第三方商家卖假货怎么办?

由此可见,聚美是非常纠结的,第三方商家入驻,能给他带来更多的sku、更大的流量、更多的收入,但同时又可能造成体验降低、假货增多,供应链管理难度增大。

果然,卖假货的事儿就发生了。今年腾讯科技报道,聚美涉嫌销售伪劣名表。一经证实,是一家小第三方商家干的,规模50个人,属于开放业务。事后CEO陈欧一怒,把整条业务全砍掉了。

9

陈欧有点偏激。当时聚美已经大扩品类,但主要是服装,表中多是女装、鞋类、内裤、手提袋等,手表是边缘性中的边缘业务。当然,越边缘也就越容易忽略,所以假货出现了。

这一点从陈欧的文章中也提到,对于这些业务,他只需商家提供授权书+在其他平台上运营规模即可。信中他提到,已经把所有奢侈品第三方业务全部砍掉,有授权的也停了。

他解释称,一条业务没了,业绩自然就会差。但黑马哥与律师们心情一样,是不是至于差到这个地步呢?

于是11月底,聚美发布第三季度财报,净成交额约2.73亿美元,同比增长31.4%;净营收为1.577亿美元,同比增长28%,远低于预期。

回顾今年第二季度,净成交额约2.89亿美元,同比增长64.3%;净营收为1.54亿美元,同比增41.9%。差距是不是有点远?

再从环比看,就会发现几个问题:

■净成交额反而下降了0.16亿美元。

■净营收微增约370万美元。

聚美上市前的业绩是怎么样?2011年营业收入为2180万美元,2012年为2.332亿美元,同比增长900%;2013年为4.83亿美元,同比增长107%。

尽管随着盘子的增大,增速放缓是理所当然。但上市后的两份季报,确实与预期相差太远,尤其是第二份财报。正如陈欧所说,奢侈品业务线砍掉了,对业绩有所影响,这影响究竟有多大?

10

表中Marketplace services指的是开放业务带来的收入,奢侈品归在其中。2011年开放业务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达84.8%,自营收入很少。到2012年就迅速降低到10.4%,2013年又回升至14.5%。也就是说去年4.83亿收入中,仅7000万美元是开放业务。

问题来了,即便这7000万美元全砍掉,对聚美业绩影响也不过如此。况且开放业务中,奢侈品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,核心品类服装并未砍掉,业绩怎么会变成这样?

这些确实值得那帮事务所律师怀疑,聚美应该主动站出来解释。

自营路线有没有错?策略正确 但沟通有问题

为了避免别人说黑马哥写软文,还是要帮陈欧说几句好话。撇开财务造假嫌疑,砍掉开放业务,全面转向B2C自营,这是正确的策略。

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,既做B2C自营又做开放业务的电商,赢家基本上没有,亚马逊也在探索。为何?若把自营业务当成一个商家,开放业务当成许多商家,中间会产生许多悖论。

 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腾讯移动端H5页面设计实战分享

    腾讯移动端H5页面设计实战分享

    2015-09-11 17:01

  • 那些过目不忘的H5页面(2)

    那些过目不忘的H5页面(2)

    2015-09-11 14:15

  • 揭秘微信如何在QQ的“围剿”下突围

    揭秘微信如何在QQ的“围剿”下突围

    2015-09-08 13:04

  • HTML5定稿了,为什么原生App世界将被颠覆

    HTML5定稿了,为什么原生App世界将被颠覆

    2015-09-07 10:09

网友点评
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