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浪科技讯 1月11日下午消息,日前中国民生银行总行宣布网络交易平台资金托管系统上线启动,同时与玖富、积木盒子等P2P企业签订战略协议,达成资金托管,支付,清结算等总体合作。对此,金信网首席运营官在今日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,目前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存在合规性等诸多隐忧,很多人对于第三方支付涉足财富管理和P2P同业这样“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”的行为提出质疑,因而银行或更适合做P2P资金托管。
目前,第三方支付行业本身尚不规范,央行也曾在收单等问题上对之进行惩处,而传统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参与的托管模式存在很多问题:
首先,第三方支付公司并没有专业能力参与投资监督,也没有相关法规授予监督权力,换言之,第三方资金托管业务还没有相应的托管资质;其次,托管流程的标准性及合规性无从确定,即便P2P平台在第三方支付机构资金托管,也大都是支付公司按照P2P平台的指令进行操作,因而难以杜绝自融、虚构假标、跑路等问题。
据了解,目前P2P平台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所有资金,是统一存放在以支付公司的名义开具的银行账户中。第三方支付内部账户之间的资金转移,在银行系统里并不体现,即便支付公司挪用,银行也无法有效甄别,这也是让监管机构最为担忧的地方。
此外,业界对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在自律和系统安全性上也存在着质疑。安丹方分析称,平台所有的借款人、所有的交易记录来往的信息都在第三方支付,按照现在的模式一家平台只能固定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,如果他们出现系统问题,P2P平台的业务就要停止,而停止业务对于平台的用户也会造成损失。
另外,将P2P用户信息交由第三方支付,很多从业者有以下顾虑:(1)第三方支付如何做好内部自己的风控(2)第三方支付如何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的服务(3)第三方支付如何保证自己以后只做裁判员,不做运动员。况且目前已经有第三方支付获得大量P2P平台数据的同时,业务开始涉足财富管理和P2P同业,这就扰乱了市场秩序,也存在不公平竞争。
业内人士指出,此前监管层方面对于银行是否可以做P2P资金托管业务态度含糊,因此规矩惯了的银行大都不愿意轻举妄动,部分银行虽然已经开始搭建资金托管系统,但并没有正式上线。不过,此次民生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对于P2P资金托管的态度逐渐转变并开始为P2P企业提供资金托管服务,也释放了利好信号。
安丹方建议,做资金托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应该在业务上进行“避嫌”,自身不能从事P2P同业和财富管理,同时呼吁监管层应该和托管机构达成一个共识,界定资金托管,并对托管机构的业务模式、技术标准、风险保障、甚至是一旦出现问题对于P2P的有偿赔付等进行行业规定。(扬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