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广电总局在一定范畴对网络语言予以禁用,说明网络语言泛滥使用给教育事业以及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危害。进一步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,是国家站在民族发展大计、中国文化前进发展方向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,意义深远而重大,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是很有必要的,当前也迫切需要。
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,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网络,网上交际已成为网民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。通过网络人们互相沟通、互相了解,并建立起一整套网络语言符号,以适应这种交际的需要。
从积极的方面来看,网络语言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,丰富而自由的表达方式,多采的话语风格等等,体现了时代的特征,推动了书面语言的丰富发展。
从消极方面讲,网络语言由于其产生环境的特殊性,语言的不规范,造成了语言理解的障碍,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效率,冲击了规范的汉语学习,对常规的语言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,特别是对书面语言的应用影响更为重大。有些网络语言滥用谐音,随意缩略,污染了语音,造成书面用语中的大量错别字;有些网络语言混用外文、字母、数字、符号,甚至歪用词义,污染了语义,造成书面用语的表意不明,甚至歧义;有些网络语言脏话、黑话以及暴力语言泛滥,影响了书面语言的严肃性、违背了语言交际的礼貌原则等。
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,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。海德格尔说,语言不仅是人类沟通符号或媒介,更是人类思想、生命之具体表现及历史文化之承载者,同时也是民族情感认同之表征。中国汉语言文字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语言和文字,是中国的国语和母语。它独特的音、形及拼法使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记载了中国5000年的文化变迁,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。
所以,笔者认为一味追捧网络语言是不可取的,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们,要谨言慎学。各级党委政府也要引起重视,尽早加以引导和规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