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据Digiday在今年11月的报道中所称,根据其展示的关于新功能的开发草图,该应用将与包括Vice、BuzzFeed、ESPN、Spotify、Cosmopolitan以及MailOnline在内的各类媒体展开合作。
BuzzFeed在本轮趋势中拥有重要的地位:它已经宣布与微信展开合作,推出其官方账号,向用户推送“每日网络最热门事件”,并且于今年早些时候招募即时通讯应用整合方面的人才。
“目前,使用即时通讯应用的人数非常之多。我们认为,绝大多数用户在未来将通过这些应用进行新闻事件的沟通和分享,”BuzzFeed对TechCrunch表示道。“尽早涉足该领域并且搞清楚用户分享这些事物的习惯与方式对于BuzzFeed的未来而言相当重要。”
这些公司纷纷亲自动手实验。Spotify就与Tango展开合作,帮助用户在朋友间通过后者的应用分享音乐剪辑,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,更是推出了名为“Tango Music Pix”的独立音乐照片分享应用。
而独立的网络知名人物也不甘落后,纷纷在此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尝试。较Twitter而言,前披头士乐队成员保罗·麦卡特尼(Paul McCartney)在Line上面拥有更多的粉丝;Viber则打算通过称之为“Public Chats”的全新功能来吸引更多的名人入驻;而包括来自英国与爱尔兰的男子组合One Direction在内的众多歌手和乐队则打算利用Kik与自己的粉丝进行互动。
广告
最后,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广告方面,这是即时通讯应用向支付和媒体方面发展的基石。Snapchat于今年10月加入了自己的广告,其通过一篇博文试图说服自己的用户,强调此举不会打扰到用户的体验。
“广告将会在你的近期更新中出现,你可以进行有选择的浏览。24小时之后,或者在你阅览之后,该广告就会自行消失,”公司解释道。
“我们不会在你的个人通讯中加入任何广告。那种行为完全不可理喻。我们的目的是带给用户愉悦和获取深度信息的体验,而不是让用户感到抓狂。”
而Kik则于今年11月推出一项称之为“promoted chats”的功能,该功能在尝试将自己的广告植入用户聊天文本中的同时,极力避免用户有被冒犯的感觉。一旦用户在关于他们追随的品牌的对话中提及某些“触发词汇”,应用则会弹出由赞助商提供的信息。
也有一些即时通讯应用抱持绝对抵制广告的立场。“我们不相信能够通过广告来为用户体验增色,”Viber的老板达蒙·马科(Talmon Marco)在2013年表示道。
而WhatsApp的CEO杨•库姆(Jan Koum)则于2012年写过一篇题为“为什么我们不销售广告”的博文,坚定地表明了他的观点:广告会打扰到用户,同时也会“破坏美学,进而侮辱你的智商以及打断你的思维”。
目前为止,即便被Facebook收购之后,WhatsApp还在奉行此项原则。但是,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,该行业面对的主流趋势之一就是:那些WhatsApp的竞争对手会使用何种手段,既能够播放广告,又不会吓跑自己的用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