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宋迪 “2011年,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给我感觉,或者说中国创新的环境相比一两年前成熟了很多。”动点科技主编卢刚在“2012CHINABANG互联网创新年会暨颁奖典礼”的开幕词上说到。 确实,2011年的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就像是走在希望的田野上,人们看到了太多可以值得挖掘的行业热点,比如说社会化,比如说移动互联网、移动社交等等。当然,不仅仅是互联网大佬在做这些,更多致力于创新的初创公司和创业者们也都在深耕细作。而这些小的应用与模式,往往能够做得更实用,更有新意。 “创业者一定要有创意和远见,”硅谷银行创业平台中国区总监黄莉莉女士说到,“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一件大事是FaceBook即将上市。我相信很多人都读过FaceBook创始人在FaceBook上市招股说明书上所说的一句话,‘在FaceBook创立之初就是本着这样一个愿景,让世界更加开放和紧密相连。’FaceBook这么多年,努力通过互联网技术加强人与人关系的建立以及保持,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在8年前这个愿景听起来可能真的十分遥不可及,但是事实是在这八年时间内确实就实现了,而且其马上就要成为一个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上市公司,所以我们不得不说,不能低估理想与信念的力量。” 当然,有了理想和抱负之外,创业者还要具备一定的胆略,能够把理想付诸于行动。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,创业失败总是在所难免,真正能够成功的创业者也是在经过很多挫折之后,才真正建立起了自己事业。在今天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,最大风险就是不承担风险,或者说是不敢承担风险。如果一个创业者没有胆量去采取行动,那么他的公司肯定很难逃出失败的命运与阴影。 “有创意,有远见,把这些付诸于实践的人就是成功者。”黄莉莉女士说到。 然而,当前中国互联网的“创新”仍存在着很多“迷失”。拷贝硬件,拷贝软件,拷贝商业模式,“山寨文化”在国内已经十分普遍。也许,拷贝一个成熟的海外模式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,可能更有利于初期的融资。所以我们看到市场上充斥着这些走拷贝路线的公司,正因为这样,反而使行业陷入过度竞争的怪圈。这一两年,人们时常会听到互联网行业竞争对手之间恶性竞争的消息,甚至会爆出不择手段去打压对方的消息,这样恶性的、低水平竞争最终造成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,行业衰败,多方共输的局面。 当然,这里面也有投资者的原因。部分国内的VC(venture capital 风险资金)会去简单模仿国外VC的投资路线,这样做其实是在扼杀中国互联网自身的创新。这些投资者的初衷只是想去挣一些快钱,所以就只会去投别人已经知道,或者已经做成熟的事情,而不会去投那些没有人做过的,“危险的”事情,他们不具备更开放的心态去做更大胆、更长远的投资,以至于真正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有可能会被扼杀掉。 当前的中国创新与创业环境,最稀缺的不是投资人或钱,而是孵化器,以及那些能够帮助创业者成长的导师。在过去几年中,国内陆续出现了像创新工厂这样知名的孵化器,再加上有北京中关村,上海张江这样老牌的创业基地。它们也在慢慢学习,在不断更新自己的孵化方式与方法。 归根结底,成功的创新,一定是满足了人们某一种潜在的需求。把创新放归生活,在生活中发现创新的价值。让创新融入更多的文化与生活的元素,也许才是我们应该做的。